搜索
导航

论语网 > 论语二十篇 > 阳货篇

子曰:“乡愿,德之贼也。”

发布: 2024-10-23 18:52:22
论语·阳货篇第十七(论语17.12)
(原文朗读)
12、不能明确表明自己立场的人,就是道德的贼人

原文

子曰:“乡愿,德之贼也。”

陈昌文解读论语:

孔子说,跟谁都好,这样的人,都是道德的贼啊。什么是乡愿呢?就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,没有自己的立场,谁都对,和稀泥,谁也不得罪,多面讨好的人。这种人非常坏,您跟他在一起,他就说您好。您离开他了,他跟别人在一起,他又说别人好。本来两个对立的人,他也说两个都好。这种人怎么搞?他没有明确立场,只是为了欺世盗名,为了讨好当事人。

 

我们生活当中就有这种人,这种人坚决不站队,不尊重事实,只是为了不得罪人,讨好人,而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一个正常的人,他是有自己的喜好的,他有明确的立场,喜欢就是喜欢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认同就是认同,不认同就是不认同,立场鲜明。这样的正常人有个什么坏处呢?这个坏处就是容易得罪人,因为您一旦观点鲜明,立场鲜明,站队鲜明过后,您就容易得罪人了。总有人反对您,总有反面,您马上就在明处了。

所以,乡愿的人不这样,乡愿的人他没有明确立场,好人要赞同,坏人也赞同,他说所有人的好话,他不得罪任何人。

 

人与事都是有规律、有实事、有真理的,做一件事,就是有明确的对错,做人的行为同样有明确的对错。这是有良知的人一定能理解的。比如,骗人就是不好的。不尊重规律睡觉,是对身体不好的。有明确良知的人,一定有立场。就是反对骗人,反对不尊重规律睡觉。而乡愿不反对,他会说这样也行,这就是为了讨好任何人,他违背规律地发表意见。这样的人,就是道德的贼啊。为什么是道德的贼?他为了自己两面讨好,把评判好坏的标准给搞没了。这种人只为了自保,破坏标准规则,实在是可恶。如果您与这种人混在一起,看似非常安全,实际上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是一种很大的破坏。

 

作为一个管理者,在我们内心情感软弱的时候,就容易犯这个错误。有的人明显错了,您不指出他的错误,就是为了不想得罪他,结果导致事情发展越来越错误。作为一个管理者,在错误面前,绝对不怕得罪人,要直接指出来,坚持真理。这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。

如果一个管理者没有评判标准,好坏都一个样,都表扬,那么,下面的人就不知道干啥好了。最终,就是一团糟。

 

有了好坏评判标准,看似得罪人,但事物最终会向好的方向发展。没了好坏的评判标准,大家都好,都是好人,谁也不得罪,看似赢得了人缘,但最终会坏事,最后就是人财两空。

所以,乡愿,不仅仅是道德的贼,还会坏事,遇到这样的人,赶紧远离。

修改时间: 2024-10-23 18:52:22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https://jiedulunyu.com/yanghuopian/495.html

论语网 - 国学经典《论语》阅读平台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4047533号